研究论文

  • PH_3配体在团簇Au_(20)的顶点和面心配位的DFT理论研究

    皮卫军;李佳;王曙光;

    采用DFT方法研究了在团簇Au20的顶端位点和面心位点配位PH3分子时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以及Au—P的成键机理和能量分析.在两种配位方式下,配体PH3对团簇的几何结构影响都表现为强烈的局域形变效应.不同的配位方式下PH3与团簇的轨道作用方式不同,所形成的团簇化合物电子组态不同.两种配位方式下Au—P成键能的区别主要是来自于配体与团簇之间的Pauli排斥的不同,在面心配位时配体与团簇之间更大的Pauli排斥作用导致了该配位方式的不稳定.

    2009年02期 v.25;No.106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0 ]
  • Nb@C_(36)结构和性能的密度泛函研究

    王丽平;

    用密度泛函方法,采用GGA/PW91方法对具有D6h对称性的C36及其衍生物Nb@C36进行结构优化和性能计算,探讨Nb@C36稳定构型;存在的可能性及稳定性;以及Nb掺杂对C36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b位于C36主轴上偏离中心0.1 nm时,Nb@C36能量最低,结构最稳定;Nb掺杂引起笼的局部畸变,但Nb@C36仍保持完整笼型结构.Nb@C36稳定性较C36有所提高,具有存在的可能性.Nb原子嵌入C36使其禁带宽度略有减小,导电性及化学反应活性有所提高;费米能级下降,但仍处于禁带之间,二者均属半导体性质的材料.C36结构及性能的变化与Nb所处的位置及Nb与C36笼之间的电子迁移有关.

    2009年02期 v.25;No.106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97 ]
  • 电化学腐蚀法可控合成氧化锌纳米材料

    罗卫红;王清;

    以金属锌板为电极材料,采用去离子水为液相介质,在电化学腐蚀过程中得到了均一组成的ZnO纳米片.通过调节电流密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在阳极板上得到了由均一的ZnO纳米粒子构成的不同花样的粒子膜.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的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2009年02期 v.25;No.106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36 ]
  • 千金子油理化性质及其脂肪酸和挥发油成分分析

    祝洪艳;张琪;夏从立;孟祥颖;鲍永利;于春雷;乌垠;李玉新;

    对千金子油理化性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测试,并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千金子油脂肪酸及千金子挥发油,结果表明,千金子油中油酸含量最高占78.158%,其次是软脂酸、硬脂酸,分别为8.513%和5.523%;千金子挥发油中油酸、亚油酸和油酸-2-丙三醇酯含量较高,分别为17.747%,15.852%和13.196%.

    2009年02期 v.25;No.106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89 ]
  • 胺丙畏同分异构体的红外光谱研究

    侯风超;徐岩;张怀洲;李德华;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胺丙畏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稳定构型及其红外光谱,找到了根据红外光谱图在924与966 cm-1处吸收峰的相对强度和531 cm-1处有无吸收峰鉴别胺丙畏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理论依据,得到E体比Z体更稳定的结论,并对E体胺丙畏的振转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

    2009年02期 v.25;No.106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13 ]
  • 炭载体的表面处理对Pd/C催化剂电催化活性的影响

    许伟锋;高颖;邬冰;

    采用处理与未处理的活性炭制备Pd/C催化剂,运用循环伏安法(CV)和计时电流法检测两种Pd/C催化剂对甲酸的电催化氧化活性和稳定性.通过透射电镜(TEM)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硝酸处理的活性炭所制备的Pd/C催化剂中Pd粒子的分散更均匀,对甲酸的电催化氧化活性和稳定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009年02期 v.25;No.106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59 ]
  • DFT方法研究间苯二酚-甲醛气凝胶单体分子性质与振动频率

    王丽莉;

    用B3LYP密度泛函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计算了单元、二元羟甲基间苯二酚的分子体积和振动频率,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的比较,探讨了间苯二酚-甲醛气凝胶形成的微观机理,具体分析了各振动模式的归属和同位素取代对振动频率的影响.

    2009年02期 v.25;No.106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8 ]
  • M_6~(0,±)(M=Os,Ir,Pt)团簇结构与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张秀荣;崔彦娜;洪伶俐;张伟;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LANL2DZ基组水平上对M06,±(M=Os,Ir,Pt)团簇的各种可能构型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得出各团簇的最稳定构型,并对其能量、振动频率、热力学性质、核独立化学位移(NICS)和极化率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M06,±(M=Os,Ir)团簇的基态都是三棱柱结构,Pt-6团簇的基态是平面三角形结构;M06,±(M=Os,Ir,Pt)团簇生成焓都为负值,热力学上是稳定的;NICS值都为负值,表明M06,±(M=Os,Ir,Pt)团簇都具有芳香性,其中Os-6团簇的芳香性最强;从光谱分析来看,Os6的IR和Raman谱的较强吸收峰的个数最多,Ir6的IR和Raman谱的最强吸收峰都只有一个,IR最强吸收峰在137.0和143.5 cm-1之间,Raman谱最强的吸收峰位于169.5 cm-1处;Pt6的IR和Raman谱的最强吸收峰分别位于50.2和194.7 cm-1处.

    2009年02期 v.25;No.106 109-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12 ]
  • 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2的理论研究

    孙苗;曹苏明;张桂玲;张辉;刘波;李泽生;

    利用同源模建的方法,构建了DDAH-2的三位结构.并与L-瓜氨酸、L-高半胱氨酸分别进行对接研究.其中,Asp77,Gly269,Glu27和Arg96是与L-瓜氨酸相互作用较强的残基,Asp77,His171,Asp125和Ala270是与L-高半胱氨酸相互作用较强的残基.尤其Asp77是在两种复合物中同时起重要作用的氨基酸,并且它与抑制剂之间都形成了氢键.

    2009年02期 v.25;No.106 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57 ]
  • 甲基三氯硅烷水解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研究

    王大喜;郭磊;沈新春;栗秀刚;徐春明;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甲基三氯硅烷的结构性质和水解反应机理,发现水的O原子进攻Si原子取代Cl原子的同时,水的另一个H原子逐渐与Cl结合形成相应的羟基硅烷和HCl.甲基三氯硅烷水解按亲核取代——消除的协同反应机理完成.

    2009年02期 v.25;No.106 12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5K]
    [下载次数:7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33 ]
  • 苯并咪唑苯并异喹啉酮及其衍生物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

    靳瑞发;包洪政;

    采用密度泛函、含时密度泛函和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方法研究了苯并咪唑苯并异喹啉酮(1)及其衍生物的电子结构特性和光谱性质,并用极化连续模型考虑了溶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合物1及其衍生物的吸收和荧光发射过程的电子垂直跃迁是由于分子内的电荷迁移.化合物1中取代基的位置及给吸电子能力影响其HOMO-LUMO能隙和电荷迁移量.在分子中引入吸电子和给电子取代基,均使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荧光发射波长红移,计算的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较好.

    2009年02期 v.25;No.106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20 ]
  • 4,7-二甲氧基-N-乙酰神经氨酸的合成

    杨威;刘晓宇;周义发;

    对4,7-二甲氧基-N-乙酰神经氨酸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以N-乙酰神经氨酸为起始原料,经酯化、缩醛保护、甲基化及水解开环等7个反应,通过四步操作制得目标产物.该路线避免了毒性试剂硫酸二甲酯和危险试剂氢化钠的使用,而且操作简单,条件温和,重复性好.

    2009年02期 v.25;No.106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7 ]
  • 五味子素A、B和五味子丙素的密度泛函研究

    郭金福;黄东枫;屈凌波;刘院英;

    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五味子素A、B及五味子丙素3种五味子提取物进行了优化计算,并从平衡几何构型、前线分子轨道、净电荷分布等方面对计算结果做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分子中的二氧五环对分子的药物活性具有较大影响.随着分子中二氧五环数目的增加,分子中联苯环扭转角减小,前线轨道能级和能级差都减小,联苯环上正电荷增加,由此可判断3种分子活性顺序应为五味子丙素>五味子素B>五味子素A.

    2009年02期 v.25;No.106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53 ]
  • 纳米荧光粉Eu_(0.12)Y_(1.88-x)Mg_xO_(3-δ)的光致发光特性

    司伟;姜妲;高宏;翟玉春;

    使用超声波作用下的均匀沉淀法,制备了掺杂Mg2+的纳米荧光粉Y2O3∶Eu3+.考察了不同Mg2+掺杂含量下Eu0.12Y1.88-xMgxO3-δ(x=0~0.18,δ代表氧空位)的晶格常数变化,研究了掺杂含量对样品发射光谱及激发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Eu0.12Y1.88-xMgxO3-δ的晶格常数在1.060 4~1.062 3 nm之间,晶粒尺寸在25.9~40.7 nm之间.掺杂Mg2+后,当x=0.14时,样品Eu0.12Y1.74Mg0.14O3-δ的激发光谱中电荷迁移带(CTS)最大峰强度最高且色纯度最好.

    2009年02期 v.25;No.106 14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00 ]

研究简报

  • PDDA/SnTsPc静电自组装膜的制备及其形态研究

    吴占维;李霞;刘大军;孙健;何兴权;

    采用静电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出了含有阴离子磺化酞菁锡(SnTsPc)和阳离子聚二烯丙基二甲基胺盐酸盐(PDDA)交替复合超薄膜.利用紫外-可见光谱表征了PDDA/SnTsPc多层膜的组装过程,表明薄膜的吸收是连续的、有规律的.原子力结果表明,膜表面是光滑的、均匀的;在膜表面紧密堆积的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53.1 nm,平均表面粗糙度是4.021 nm.

    2009年02期 v.25;No.106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