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

  • 芦苇造纸黑液中木质素的提取及其结构分析

    徐克明;佟爽;董龙;刘海燕;刘永建;

    采用有机溶剂和无机溶剂结合的方法,提取纯净的木质素.首先通过酸析的方法,从芦苇造纸废液中提取粗的木质素,研究了pH值为2.0,反应温度为60℃,絮凝时间为45min,絮凝温度为70℃是提取木质素的最佳条件.然后用乙醇对粗木素进行纯化,分离提取纯木质素,由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核磁共振(1 H NMR)、元素分析、以及热重TG分析技术对纯木质素进行了分析,可知芦苇造纸废液中的木质素主要是由紫丁香基团和愈创木基团组成.通过分析其结构,对其进行改性,合成应用于油田驱油方面的表面活性剂。

    2012年06期 v.28;No.128 441-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下载次数:8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92 ]
  • 结晶紫内酯变色过程的计算模拟与实验探索

    张明昕;吴秋宁;杨文斌;

    通过改变结晶紫内酯(CVL)与酸的物质的量比,测试了不同物质的量比下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合量子化学计算模拟手段对结晶紫内酯在酸催化下变色过程的电子结构和垂直激发谱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质子亲和能与溶剂效应是影响结晶紫内酯变色过程的主要因素。

    2012年06期 v.28;No.128 448-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6 ]
  • 量子点标记荧光免疫分析测定雌三醇

    张霞;杜凌云;王术皓;

    采用包被雌三醇完全抗原竞争免疫分析模式,以量子点标记羊抗兔抗体为荧光探针,建立了一种测定雌三醇的量子点标记的荧光免疫分析新方法.方法测定雌三醇的线性范围为0.01~10 000μg/L;检出限为0.007 5μg/L.此法用于尿液样品的分析,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对照,测定结果一致。

    2012年06期 v.28;No.128 453-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46 ]
  • 钯催化卤代芳烃直接对α,β不饱和酮的1,4-加成反应研究

    张新;司伟丽;于晓强;

    研究了钯催化卤代芳烃直接对α,β-不饱和酮化合物的1,4-加成反应.发现在Pd(PPh3)4催化剂的存在下,反应在N,N-二甲基乙酰胺溶剂中,加热至80℃,可以顺利进行,得到β-芳基酮化合物.该方法避免使用价格昂贵的氮杂环卡宾配体和有机金属试剂,具有操作简单、选择性好等优点。

    2012年06期 v.28;No.128 457-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0 ]
  • 苯并三氮唑(BTA)在青铜文物缓蚀中的反应活性探讨

    安梅梅;李晓东;

    苯并三氮唑(BTA)作为性能优异地金属和气相防腐缓蚀剂而被广泛地应用到青铜保护.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概念DFT活性指数和Multiwfn波函数分析法等现代量子化学工具,计算和分析了BTA及高聚物膜[BTA-Cu(Ⅰ)]n中BTA-Cu(Ⅰ)单元的反应活性位点、反应前后前线轨道能和BTA分子反应结构;发现BTA和Cu(Ⅰ)可以发生成键反应,形成的高聚物膜[BTA-Cu(Ⅰ)]n较BTA单独分子在化学键长、键角和UV-Vis吸收峰上有明显地变化,并且从概念DFT的活性指数(主要为μ,η,ω,ΔEn,ΔEe)比较中发现,BTA-Cu(Ⅰ)的亲电性和亲核性较BTA有所增加,并计算了BTA-Cu(Ⅰ)单元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

    2012年06期 v.28;No.128 462-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13 ]
  • 不同链长烷烃在碳纳米管表面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张晓红;杨华;赵小军;孙苗;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不同长度的烷烃在单壁碳纳米管表面的吸附和取向过程,直观地给出了过程中很多微观信息,如链与纳米管管轴的夹角,链的弯曲程度等.结果表明短链烷烃能够被吸附在纳米管表面并沿着特定的方向取向;碳纳米管表面起到诱导取向的作用,并且该诱导作用对离表面最近的吸附层作用最明显;在吸附过程中,烷烃链发生弯曲,而吸附以后,取向的烷烃链倾向于采取伸直的状态。

    2012年06期 v.28;No.128 468-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9 ]
  • 六元瓜环与含双苯并咪唑功能基烷烃的自组装模式及晶体结构

    易君明;张云黔;薛赛凤;陶朱;

    以含有双苯并咪唑功能基的烷烃化合物二氯化-1,4-二(2,2’-苯并咪唑基)丁烷(SBB)为客体,普通六元瓜环(Q[6])为主体,利用1H NMR技术、荧光发射光谱和X-单晶衍射实验等考察了主客体的自组装模式.1 H NMR技术结果显示,当主客体的比例为1:1时,在水溶液中,1个Q[6]包结1个客体分子的一端苯并咪唑基团;在结晶固态条件下,X-单晶衍射实验测试结果是Q[6]包结客体分子的烷基链.荧光发射光谱表明,当主客体比例为2:1时,2个Q[6]分别包结1个客体分子的两端苯并咪唑基团形成哑铃型的实体配合物。

    2012年06期 v.28;No.128 472-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4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94 ]
  • 芥子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王娜;于海洋;张晓辉;冯宝民;郭明;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新芥子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新芥子碱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猝灭作用,且荧光光谱有较大的红移,其猝灭类型属于静态猝灭;根据Stern-Volmer荧光猝灭方程计算得到不同温度下的新芥子碱和B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由实验计算得到该猝灭反应的热力学参数,表明新芥子碱与BSA之间相互作用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根据能量转移理论求得新芥子碱与BSA的结合距离及能量转移率。

    2012年06期 v.28;No.128 478-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5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96 ]
  • 一种新型镍取代Dawson型锌钨酸配合物的合成及对苯乙烯氧化制苯甲醛的催化性能研究

    唐晶;秦华;

    报道了一种新型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在80℃条件下将Ni(NO3)2·6H2O与阴离子主体[Na12(H2O)38][WZn{Mn(H2O)}2(ZnW9O34)2]·3H2O在水溶液中反应得到了黄绿色的晶体,经TGA、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证实为镍取代Dawson型锌钨酸配合物,其化学式为[Ni(H2O)6]2{[Ni(H2O)4]2[Ni(H2O)5]2WZn[Ni(H2O)]2(ZnW9O34)2}·10H2O.实验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的负载量为2%,苯乙烯与过氧化氢物质的量比为1:4,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0h时,苯乙烯氧化反应的转化率达到90%,苯甲醛的选择性达95%,催化剂经处理后可重复使用.该配合物对氧化苯乙烯制苯甲醛具有优良的催化活性和高的选择性。

    2012年06期 v.28;No.128 483-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5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40 ]
  • 磺化木犀草素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抗氧化、抗菌活性研究

    张宇;王朝兴;沙靖全;张羽男;刘立新;赵宏;吴莉莉;

    利用木犀草素、硫酸和金属盐为原料,合成了4种木犀草素磺酸金属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等手段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以DPPH清除率、抑菌环的大小检测配合物的抗氧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木犀草素磺酸金属配合物对DPPH的清除率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大而提高,且效果优于母体木犀草素。

    2012年06期 v.28;No.128 490-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00 ]
  • 一维有机-无机杂化配聚物{(BPE)_3[Ag_4Br_4(SCN)_6]}_n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王宇婷;韩春亮;牛云垠;

    以1,2-亚乙基二吡啶鎓盐为结构导向剂合成了一维有机-无机杂化配聚物{(BPE)3[Ag4Br4(SCN)6]}n(BPE为1,2-亚乙基二吡啶鎓阳离子),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解析表明:该聚合物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0.973 69(1)nm,b=0.909 07(1)nm,c=3.114 5(4)nm,β=91.659 0(1)°,Z=4.聚合物中有2类晶体学独立的Ag(Ⅰ)离子,每个Ag(Ⅰ)离子均为扭曲的四面体配位构型,通过Br原子和SCN-桥联形成一维聚阴离子链[Ag4Br4(SCN)6]n6n-,2类晶体学独立的BPE在bc平面分别贯穿链内的空腔和相邻链间的空隙之中。

    2012年06期 v.28;No.128 495-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1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6 ]
  • DFT法研究阴离子识别剂[Ru(bpy)_2L]~(2+)(L=H_2biim,H_2bbim)去质子后结构变化

    崔英;陈锦灿;于志瀛;刘浩;

    配合物[Ru(bpy)2(H2biim)](PF6)2(1)(bpy=2,2′-联吡啶,H2biim=2,2′-联咪唑)和[Ru(bpy)2(H2bbim)](PF6)2(4)(H2bbim=2,2′-苯并联咪唑)是良好的阴离子识别剂.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2种阴离子识别剂脱去质子后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脱去质子后配合物HOMO轨道上电子云分布由中心钌原子转移到(苯并)联咪唑上,而LUMO轨道虽然能量增加但电子云仍然分布在bpy配体上;另外,最高占居轨道HOMO与最低空轨道LUMO的能量差ΔεL-H逐渐减小,相对于配合物的吸收波长增大,所以分子的吸收峰发生红移,这与实验现象相吻合。

    2012年06期 v.28;No.128 500-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51 ]
  • 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聚乳酸/聚酰胺11共混物的相容性

    廖黎琼;付一政;梁晓艳;梅林玉;刘亚青;

    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在COMPASS力场下,研究了不同质量比(10/90,30/70,50/50,70/30和90/10)聚乳酸(PLA)/聚酰胺11(PA11)共混物的相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比例下PLA/PA11共混物的Gibbs自由能变化均大于零,其共混物很难形成均相体系;共混体系结合能的计算以及不同组分分子间C—C原子对径向分布函数的分析揭示了PLA和PA11的相互作用主要源自其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此外,模拟得到的所有比例下共混物的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χ)均大于临界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χcritical),进一步证明PLA与PA11不能形成相容体系。

    2012年06期 v.28;No.128 506-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5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86 ]
  • 一维链状化合物Ga(HPO_4)_2·C_6H_(11)N_2的离子热合成、结构与表征

    冯静东;邵奎占;石绍庆;徐占林;王荣顺;

    以溴化1-乙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为溶剂,在离子热反应条件下,合成得到了具有新颖结构的一维磷酸镓化合物,Ga(HPO4)2.C6H11N2.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0.803 6(11)nm,b=1.320 9(17)nm,c=1.275 6(17)nm,β=101.503(2),V=1.326 8(3)nm3,Z=4。

    2012年06期 v.28;No.128 512-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8 ]
  • β-环糊精交联树脂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质的研究

    杨小秋;邱海鸥;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制备出水不溶性β-环糊精交联树脂,并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与β-环糊精的红外光谱图相对照,对两者的异同作了比较.并对β-环糊精交联树脂的交联度、耐酸性以及耐氧化性作了一定的研究。

    2012年06期 v.28;No.128 516-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6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63 ]

  • 《分子科学学报》2012年第28卷第1-6期总目次

    <正>~~

    2012年06期 v.28;No.128 521-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0 ]
  • 征稿启事

    <正>分子科学学报是由中国量子化学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敖庆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于1981年创办的化学专业期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化学会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编辑出版,目前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 9035,国内统一刊号:CN22 1262/O4,国内邮发代号:12 82,国外邮发代号:1523Q。

    2012年06期 v.28;No.128 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