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玉兰;吴水珠;
采用1-氨基蒽醌经酰氯化,合成含双键的单体,再与丙烯酰胺单体共聚,随后对共聚物进行了Hofmann反应,制得含伯胺侧基和蒽醌生色团的水溶性聚合物.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紫外-可见光等测试手段对所合成的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含蒽醌生色团的水溶性聚合物的光致电子转移性能.
2008年04期 No.102 223-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善彬;梁桂兆;潘元;舒茂;许罗南;杨青林;陈国华;孙家英;田菲菲;李志良;
研究了68个TR(Thyroid Hormone Receptor,甲状腺激素受体)配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采用实验室新近提出的三维原子场全息相互作用矢量,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参数化表达,采用逐步回归对变量进行筛选后,建立了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复相关系数和交互检验复相关系数R2=0.767,Q2=0.625(TRα),R2=0.734,Q2=0.61(TRβ).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证明了该三维原子场全息相互作用矢量在分子结构表征和生物活性预测上的适用性,并可应用于潜在和新型的TR配体化合物的设计和开发.
2008年04期 No.102 228-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罗艳;崔子祥;孙玉风;李莉;杜锡光;
合成了外围具有柔性链状基团的2(3),9(10),16(17),23(24)-四-(N,N-二乙胺基乙氧基)Ni-酞菁配合物(2).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水热法将该Ni-酞菁配合物(2)装载到MCM-41中.利用UV-Vis-NIR,FT-IR,XRD,TEM,FESEM及N2吸附-脱附等温线对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制备的样品中Ni-酞菁配合物(2)主要以单体和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于MCM-41中.通过不同制备酞菁浓度的装载研究表明,较高制备酞菁浓度有利于制备结晶度及孔道有序性较高的介孔分子筛样品.
2008年04期 No.102 235-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畅永锋;翟秀静;符岩;李斌川;张廷安;
研究了选择性还原焙烧红土矿的硫酸浸出动力学.实验考察了浸出温度(30℃~70℃)和硫酸浓度(0.01~0.5 mol·l-1)对Ni、Fe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土矿的选择性还原焙烧可增快Ni的浸出而抑止Fe的溶解.Ni的浸出动力学可用Avrami方程描述,其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5.40±0.18)kJ·moL-1.Fe的浸出受内扩散过程控制,浸出的表观活化能为(55.16±1.37)kJ·moL-1.
2008年04期 No.102 24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K] [下载次数:8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 - 高杨;李前树;
以双稳态振荡器耦合而成的具有小世界拓扑结构的网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该体系在周期弱信号和乘性高斯白噪声的共同作用下,振荡器之间的耦合强度与网络拓扑结构的无序度对于网络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噪声可以诱导产生随机共振现象,在适中的耦合强度下增加体系拓扑的无序度可以使整个体系的随机共振现象得到加强.另外,研究表明体系中存在着一组最优的耦合强度和拓扑无序度,在它们的协同作用下体系能够最有效地检测到外界的弱信号.
2008年04期 No.102 246-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明星;林深;张晓凤;陈丽娟;
N-苯甲酰基水杨酰肼配体(简写为H3Bzshz)与Ni(OAc)2·4H2O在不同的溶剂中反应得到2个三核镍配合物[Ni3(Bzshz)2(C5H5N)6](C5H5N)·CH3OH.2H2O(1)和[Ni3(Bzshz)2(OH)2(C2H6O)2]·2(C3H7NO)·0.5C2H6O(2).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a=2.198 9(2)nm,b=1.336 9(1)nm,c=2.503 4 nm,β=107.886(1)°,V=7.004(1)nm3,Z=4,R1=0.081 0,wR=0.215 4.3个Ni原子依次以八面体/八面体/平面正方形配位,其中Ni(1)…Ni(2)…Ni(3)原子间角是169.84(3)°,形成准直线形三核镍配合物;化合物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1.138 9(2)nm,b=1.368 2(2)nm,c=1.563 3(2)nm,α=67.190(2)°,β=83.953(2)°,γ=83.618(2)°,V=2.226 3(4)nm3,Z=2,R1=0.065 2,wR=0.188 0,而3个中心原子Ni(1)…Ni(2)…Ni(3)原子间角是180°,且依次以平面正方形/八面体/平面正方形相交替方式配位,具有中心对称的直线形结构.
2008年04期 No.102 250-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姚为;卑凤利;华霄;吴其胜;罗驹华;侯贵华;
以4-氨基-1,3-二氟苯、乙酸酐和浓硝酸等为原料,合成了4-乙酰基-5-硝基-1,3-二氟苯,并且采用FT-IR和1H NM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采用量子化学方法,探讨了重氮化反应过程中重氮盐形成的微观机理,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在B3LYP/6-311G**水平下搜索得到反应路径,并对各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进行几何优化、振动频率分析和标准热力学函数计算;反应路径经过IRC验证.在MP2/6-311G**水平上对所有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进行更精确的能量校对.
2008年04期 No.102 257-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5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崔瑞海;田玫;杨丽娟;张恒彬;杨贺;
以电沉积法制备的Ti/Sb2O5-SnO2/PbO2电极作阳极,恒电流电解水溶液中的对氨基苯酚(PAP),利用紫外光谱探讨了对氨基苯酚电催化氧化的反应历程,系统地考察了电解时间、反应温度、pH值、电流密度以及对氨基苯酚初始浓度对COD去除率的影响,提出了电催化氧化对氨基苯酚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对氨基苯酚电催化反应为逐级氧化历程,主要中间产物为苯醌、丁烯二酸和草酸,最终产物为CO2和水.20℃,对初始浓度10 mg/L的对氨基苯酚水溶液(pH=6),恒定电流密度100 mA/cm2,电解1 h,COD去除率可达98.5%.该方法作为废水中对氨基苯酚的最小化处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08年04期 No.102 262-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洪波;仇永清;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方法水平上对8个连接有给、吸电子基团的芳香共轭体系的稳定性、偶极矩、静电荷分布和前线轨道能级进行了研究,并采用TD/DFT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它们的电子光谱.结果表明a-1,b-1,c-1和d-2分子比它们的同分异构体要稳定;对于苯、呋喃、吡咯与乙烯形成的共轭体系,吸电子基团连接在乙烯一端,给电子基团连接在芳香环上使体系的偶极距增强,而吡啶则相反;前线轨道能级差较小的是吸电子基团连接在芳香环一端的体系,相应的分子最大吸收波长也较大.
2008年04期 No.102 267-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6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运学;王杨松;范兆荣;谷亚新;翟玉春;
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A)、甲苯二异氰酸酯(TDI-80)、扩链剂(MOCA)、分子筛为原料,采用预聚体法制备了聚氨酯/分子筛复合材料.考察了分子筛的种类及加入量对聚氨酯/分子筛复合材料的耐溶剂性能、力学性能及热分解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加入量的前提下,采用4A和13X分子筛制备的复合材料,前者的耐溶剂性能及力学性能要优于后者,当加入量为5%时,性能达到最佳.两者的加入均能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但影响相差不大.
2008年04期 No.102 271-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钟爱国;
以7种原子和5种分子片物种为例,采用UHF/6-311++G(3df,2p)方法,优化了它们的电子在垂直和绝热跃迁过程中的构型,计算了相同电子组态,不同低自旋态和高自旋态物种的最低单点能量(ES,ET);比较了它们的最高占据轨道能量(低态能εS-HOMO,高态能εT-HOMO).结果发现,无论是绝热还是垂直变化过程,也不论键距长短,总会存在如下关系:ΔεHOMO=εS-HOMO-εT-HOMO>0,ΔES-T≈ΔεHOMO>0.最后证明了这些关系式.
2008年04期 No.102 275-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冬华;高颖;邵琛;冯乾坤;王蕊;
采用理论计算化学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金丝桃素的分子结构,并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金丝桃素与HIV逆转录酶的相互作用.建立了酶-抑制剂复合物模型,分析可能的相互作用关系和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金丝桃素分子结构具有刚性特征.金丝桃素与HIV逆转录酶以氢键相互作用和∏-∏相互作用结合.
2008年04期 No.102 280-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孙露敏;
利用sol-gel法,通过正硅酸乙酯(tetraethyl orthosilicate(TEOS))在聚氧化乙烯/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水解、缩聚,制备了粒径分布均匀的微米级二氧化硅粒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了制备条件对二氧化硅粒子的粒度和形貌的影响;研究了这一方法在制备无机粒子过程中的原理.
2008年04期 No.102 284-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